傳輸速率有兩種表示方法,傳輸采用不同的速率單位,分別是比特波特比特率和波特率。
比特率,率和率寫作bps或者 b/p,傳輸即單位時間傳送的速率信息量。例如千兆的比特波特交換機,在1秒內可以完成1000兆比特的率和率傳輸。
波特率,傳輸即baud,速率是比特波特設備每秒中發生信號變化的次數。當變化次數為一次時,率和率等同于比特率,傳輸如今這個單位使用較少。速率
比特率是比特波特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 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數據速度越快。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后,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后,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
信道編碼中,K符號大小的信源數據塊通過編碼映射為N符號大小的碼字,則K/N成為碼率,其中假設編碼前后的符號表沒有變化。
在通信和計算機領域,比特率(Bitrate,變量Rbit)是單位時間內傳輸或處理的比特的數量。比特率經常在通信領域用作連接速度、傳輸速度、信道容量、最大吞吐量和數字帶寬容量的同義詞。
在數字多媒體領域,比特率是單位時間播放連續的媒體如壓縮后的音頻或視頻的比特數量。在這個意義上講,它相當于術語數字帶寬消耗量,或吞吐量。
比特率規定使用“比特每秒”(bit/s或bps)為單位,經常和國際單位制詞頭關聯在一起,如“千”(kbit/s或kbps),“兆”(Mbit/s或Mbps),“吉”(Gbit/s或Gbps) 和“太”(Tbit/s或Tbps)。
雖然經常作為"速度"的參考,比特率并不測量"距離"/時間,而是被傳輸或者被處理的"二進制碼數量"/時間,所以應該把它和傳播速度區分開來,傳播速度依賴于傳輸的介質并且有通常的物理意義。
在電信和計算機科學中,比特率 (bit rate) 是指信號(用數字二進制位表示)通過系統(設備、無線電波或導線)處理或傳送的速率,即單位時間內處理或傳輸的數據量。
通常單位為“位每秒”(bit/s, b/s),也寫作bps?!癰”應該總是小寫,以避免與“字節每秒”(Bytes/s, B/s)混淆?!止潱˙yte)是構成信息的單位,在計算機中作為處理數據的基本單位,1字節等于8位,即 1 Byte = 8 bits。
通信和計算機行業內經常利用“類似國際單位制”的前綴來表示更大的衍生單位:
1000 bit/s = 1 kbit/s (一千位每秒)
1000 kbit/s = 1 Mbit/s (一兆或一百萬位每秒)
1000 Mbit/s = 1 Gbit/s (一吉比特或十億位每秒)。
(此處K和M分別為1000和100 0000,而不是涉及計算機存儲器容量時的1024和104 8576)
常利用比特率衡量聲音和視頻文件質量。例子:音頻文件中: 8 kbps 通話質量, 32 kbps 中波廣播質量, 96 kbps FM廣播質量, 128 kbps 普通MP3質量,1411 Kbps16位CD質量當描述比特率的時候,二進制乘數詞頭幾乎從來不使用而基本使用國際單位制詞頭作為標準,十進制含義,不是舊的計算機初始的二進制含義。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的數據越大。比特率表示經過編碼(壓縮)后的音、視頻數據每秒鐘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里面最小的單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與音、視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視頻的質量就越好,但編碼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相反。
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后,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比特率越大的音質就越好(在相同的編碼格式下,不同格式,無法比較)。作為一種數字音樂壓縮效率的參考性指標,比特率表示單位時間(1秒)內傳送的比特數bps(bit per second,位/秒)的速度。通常使用kbps(通俗地講就是每秒鐘1000比特)作為單位。CD中的數字音樂比特率為1411.2kbps(也就是記錄1秒鐘的cd音樂,需要1411.2×1000比特的數據),音樂文件的BIT RATE高是意味著在單位時間(1秒)內需要處理的數據量(BIT)多,也就是音樂文件的音質好的意思。但是,BIT RATE高時文件大小變大,會占據很多的內存容量,音樂文件最常用的bit rate是128kbps,MP3文件可以使用的一般是8-320kbps,但不同MP3機在這方面支持的范圍不一樣,大部分的是32-256Kbps,這個指數當然是越廣越好了,不過320Kbps是暫時最高等級了。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種插值參數。LAME針對CBR不佳的文件體積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點獨創了這種編碼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內,以每50幀(30幀約1秒)為一段,低頻和不敏感頻率使用相對低的流量,高頻和大動態表現時使用高流量,可以做為VBR和CBR的一種折中選擇。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數比特率 指文件從頭到尾都是一種位速率。相對于VBR和ABR來講,它壓縮出來的文件體積很大,而且音質相對于VBR和ABR不會有明顯的提高。
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采樣率。又叫做位速率或者碼率。
綜上,介紹了比特率,比特率在多種場合都有應用,我們這里側重通信領域的應用比特率越高,傳送數據速度越快。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后,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后,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
波特率,即單位時間內載波參數變化的次數。單片機或計算機在串口通信時的速率。指的是信號被調制以后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如每秒鐘傳送240個字符,而每個字符格式包含10位(1個起始位,1個停止位,8個數據位),這時的波特率為240Bd,比特率為10位*240個/秒=2400bps。又比如每秒鐘傳送240個二進制位,這時的波特率為240Bd,比特率也是240bps。(但是一般調制速率大于波特率,比如曼徹斯特編碼)
波特率,可以通俗的理解為一個設備在一秒鐘內發送(或接收)了多少碼元的數據。它是對符號傳輸速率的一種度量,1波特即指每秒傳輸1個碼元符號(通過不同的調制方式,可以在一個碼元符號上負載多個bit位信息),1比特每秒是指每秒傳輸1比特(bit)。 單位“波特”本身就已經是代表每秒的調制數,以“波特每秒”(Baud per second)為單位是一種常見的錯誤。
模擬線路信號的速率,以波形每秒的振蕩數來衡量。如果數據不壓縮,波特率等于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如果數據進行了壓縮,那么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通常大于調制速率,使得交換使用波特和比特/秒偶爾會產生錯誤。
在信息傳輸通道中,攜帶數據信息的信號單元叫碼元,每秒鐘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數稱為碼元傳輸速率,簡稱波特率。波特率是指數據信號對載波的調制速率,它用單位時間內載波調制狀態改變的次數來表示(也就是每秒調制的符號數),其單位是波特(Baud,symbol/s)。波特率是傳輸通道頻寬的指標。
每秒鐘通過信道傳輸的信息量稱為位傳輸速率,也就是每秒鐘傳送的二進制位數,簡稱比特率。比特率表示有效數據的傳輸速率,用b/s 、bit/s、比特/秒,讀作:比特每秒。
波特率與比特率的關系也可換算成:比特率=波特率*單個調制狀態對應的二進制位數
例如假設數據傳送速率為120符號/秒(symbol/s)(也就是波特率為120Baud),又假設每一個符號為8位(bit)即八相調制(單個調制狀態對應3個二進制位),則其傳送的比特率為(120symbol/s) *(3bit/symbol)=360bps.。
波特率是對信號傳輸速率的一種度量,通常以“波特”(baud)為單位。波特率有時候會同比特率混淆,實際上后者是對信息傳輸速率(傳信率)的度量。波特率可以被理解為單位時間內傳輸碼元符號的個數(傳符號率),通過不同的調制方法可以在一個碼元上負載多個比特信息。
波特率一般指的是調制解調器的通訊速度。波特率是指線路狀態更改的次數。只有每個信號符合所傳輸數據的一位時,才等于每秒位數。
為了在彼此之間通訊,調制解調器必須使用相同的波特率進行操作。如果將調制解調器的波特率設置為高于其他的調制解調器的波特率,則較快的調制解調器通常要改變其波特率以匹配速度較慢的調制解調器。
比特率在數字信道中,比特率是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它用單位時間內傳輸的二進制代碼的有效位(bit)數來表示,其單位為每秒比特數bit/s(bps)、每秒千比特數(Kbps)或每秒兆比特數(Mbps)來表示(此處K和M分別為1000和1000000,而不是涉及計算機存儲器容量時的1024和1048576)。
波特率 波特率指數據信號對載波的調制速率,它用單位時間內載波調制狀態改變次數來表示,其單位為波特(Baud)。
比特率在數值上和波特率有這樣的關系:
波特率與比特率的關系為:比特率=波特率X單個調制狀態對應的二進制位數。
I=S*log2(N)
其中I為傳信率,S為波特率,N為每個符號負載的信息量,以比特為單位。
如何區分兩者? 顯然,兩相調制(單個調制狀態對應1個二進制位)的比特率等于波特率;四相調制(單個調制狀態對應2個二進制位)的比特率為波特率的兩倍;八相調制(單個調制狀態對應3個二進制位)的比特率為波特率的三倍;依次類推。
綜上,介紹了波特率,波特率,可以通俗的理解為一個設備在一秒鐘內發送(或接收)了多少碼元的數據。它是對符號傳輸速率的一種度量,介紹了波特率與比特率的聯系和區別。